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不振的经济形势与高居民杠杆率引发的挤出效应致使中国汽车市场短期遇冷,新能源汽车却逆势而上,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预计将于2020年实现5
2018年,不振的经济形势与高居民杠杆率引发的挤出效应致使中国汽车市场短期遇冷,新能源汽车却逆势而上,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预计将于2020年实现500万辆的保有量目标。乘用车方面,销量增长迅猛,市场格局无明显变化,补贴“退坡”令低续航里程的小微车型需求有所淡化;A级及以上轿车车型与SUV车型热度提升,市场仍主要依赖补贴政策驱动。
行业政策方面,“双积分政策”将高效激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步入了更深层次的市场化进程,预计税费减免会作为刺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车企经营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开始回落并走向平稳,新能源车企投融资热度褪去,汽车行业整体的营销传播力度锐减。市场机会方面,出租车、城市公共交通和分时租赁业务皆为重要业务入口。
近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问鼎全球,但背后的产品力隐忧不容忽视;内燃机汽车的市场地位也暂时稳固。中国新能源车企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更加注重打造产品力。各大车企亦可通过合作寻求降本增效,产生协同效应,打通广阔的上下游利润空间。车企还需加快潜力车型的研发,并借助数字化营销的力量保证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背景概述
汽车工业运行情况
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势头良好,汽车工业产值逐年走高
交通运输及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汽车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先决条件之一。2013-2017年,中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接近15%,是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涨幅的近2倍水平。
同时期内,汽车工业增加值年均涨幅超过10%,汽车工业产值提升近30%。产能与日俱增的中国汽车工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雄厚的资本注入和健全的工业基础设施。
居民收支与交通支出情况
城镇居民人均收支稳定增长,交通消费涨幅趋于放缓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之于汽车行业更是如此。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增长率却有所放缓。2017-2018年三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明显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速。
2018年前3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3.5%,同比增长7.9%。结合近5年内趋势与居民消费下降的变化看,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速将在近期内保持缓速上升。
充电设施建设与分布情况
充换电站与充电桩建设提速,东部发达地区分布密度更高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攀升亟需充电设施的同步建设。到2020年,中国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以上,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上,重点建设选址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内部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补给。发改委根据骨干高速公路网络与各区域新能源交通的发展情况,提出“桩站先行”、“四纵四横”的城际快充网络建设计划。可以预见,充电设施密集分布的东部地区仍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广阔的拓展空间。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汽车市场规模
“车市寒冬”降临,产销量增速锐减,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
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目前汽车保有量水平约为169辆/千人,仅为成熟市场的30%-50%;同时,日益扩大的M2规模和日渐下调的汽车名义价格仍在降低购车的实际支出。然而,2018年前3个季度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增速骤降,不振的经济形势使得汽车市场年内反弹无望,预计总产销量将与2017年持平或稍少。虽然车市的短期遇冷无法掩盖市场的巨大容量,但连续的增速下行无疑是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的信号——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到来。
汽车市场消费端动因变化分析
高负债率挤压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燃料价格存在相对优势
除不振的经济形势外,中国汽车市场遇冷直接受到超高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影响。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在5年内快速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极速膨胀的居民住房贷款透支了居民的购买能力,从而引发对汽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挤出效应。
同时,燃油价格变化正处于自2016年以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始,虽然近期燃油价格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但内燃机汽车的用车成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会略有增加。相反,新能源汽车凭借补贴与燃料成本优势在短期内迎来了相对有利的销售环境。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保有量节节攀升,产销量屡创新高,短期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计划于2020年实现5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标,市场参与者对此应有抱足够的信心。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资本青睐、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消费者环保观念逐步增强与清洁能源产品消费看涨的综合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保有量预计于2018年底达到260万辆。
与内燃机汽车在2018年前3个季度的销量下滑态势相比,新能源汽车需求端表现依旧强劲,2018年前3季度产销量已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
2018年底产销量可达100万辆,纯电动车型占比略有增加
乘用车是中国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类别,2018年前3个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60万辆,已超过2017年全年水平,其2018年内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4%。保守估计,2018年底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均可达到100万辆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纯电动乘用车在月度销量中的占比略有增加,但无大规模提升。
艾瑞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未来短期内将凭借其双动力系统的便利性和对充电设施的低依赖度保证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乘用车:分地区与级别销售情况
一线城市销量占比大,A级及以上级别车型热度提升
一线城市和相对发达地区是当前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市场,北京、上海、广州与深圳合占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30%。以北京为例,新能源汽车上牌指标获取相对容易,限行制度亦催生了许多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添置型购车需求。
分类分级销量方面,A00级纯电动轿车进入2018年后销量下滑超过15个百分点。纯电动A级轿车、插电式混动A级轿车绝对销量增长迅速,B级、C级新能源乘用车仍有极大的增长空间。车型的丰富和补贴“退坡”将为较高级别的乘用车带来市场机会。
新能源乘用车:传统自主品牌销售情况
市场格局无明显变化,主推小微车型的部分品牌销量不振
尽管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部分传统自主品牌的销售情况仍未达预期目标:首先,部分企业销售目标激进,对市场变化因素考虑不足,导致销售目标过高,实现难度大;其次,部分企业车型产品组合单薄,尤其是以低续航里程的小微车型作为主推产品的企业遭遇了补贴力度下降的变化,销量受损。比亚迪、北汽、上汽、吉利和奇瑞等品牌依旧极具竞争力,传统自主品牌市场格局无显著变化。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决策因素分析
补贴与税费减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
各线城市消费者在新能源乘用车的购置原因上呈现出不同特点,但环保、税费减免和价格补贴、能源补给成本是消费者共同考虑的主要因素。从地域分布上看,一线城市受访者更关注限行约束与摇号概率;二线城市受访者更关注限行约束与车辆科技感;三线及以外城市受访者更关注电动汽车驾驶体验。
艾瑞认为,尽管消费者的环保观念在不断增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仍然主要依赖税费减免与价格补贴政策驱动;由于乘用车多为自用,涉及使用成本的新能源乘用车属性也是消费者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购置计划分析
中型SUV与B级轿车更受青睐,消费者购车预算稍显不足
意向购车人群的计划购置车型中,占比最多的车型为中型SUV,其次为B级轿车,再次佐证了二者渐升的市场热度。
此外,在居民消费支出下降的背景下,意向购车人群对计划购置车型的预算稍显不足,以B级新能源轿车为例,20%的消费者给出了11-15万元的预算;同时,消费者预算区间与对应车型错位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费者对补贴政策和产品实际售价了解不充分的影响。
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购车关注点分析
安全、动力与续航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最为突出的关注点
尽管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可靠性在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在遭遇碰撞后发生爆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2018年前3季度,中国已被证实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多达27起,电池验证不足是导致自燃问题的主要漏洞。
动力与续航问题是现阶段限制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的主要症结。事实上,企业公布的最大续航里程难以体现其实际参考价值,对无法利用发动机余热的纯电动汽车来说,完全依赖电池的各类做功必然会使续航能力大打折扣。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充电网络的完善,消费者对续航能力的关注将会有下降,但短期内续航问题依然是消费者最为突出的关注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政府与政策:“双积分政策”
“双积分政策”从生产端激励新能源车型的规模化生产
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等五部委正式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双积分政策”。“双积分政策”于2018年4月1日起执行但不考核,预留1年缓冲期;执行范围包含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和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该政策适用范围广,奖惩有度,可从生产端有效激励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由于纯电动车型的生产积分获取与车型续航里程呈高度正相关,高续航纯电动车型获得了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府与政策:购置补贴与税费减免
补贴“退坡”加速市场化进程,税费减免将长期施行
2018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最新补贴标准,车型续航里程对补贴额度的影响更加显著。该补贴基准指标要求更高,补贴方式更加细化,有利于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以来对政策驱动的依赖也将得到缓解,更加全面的消费端市场化正逐步到来。
依据2017年《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以及2018年《免征车辆购置税的 目录》,工信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已开始实行严格的新能源汽车税务动态管理,撤销无产量或进口量的车型获取免除购置税优惠的资格,保证产销两端的持续良性运行。除购置税外,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政策的通知》中规定,被列入《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的 可免征车船税。
艾瑞认为,由于适用范围广,涉及金额可控,激励效果显著,消费端税费减免将成为长期施行的主要激励政策。
企业战略:新能源车企融资情况
早期轮次融资多来自“互联网造车”,投融资热度逐渐褪去
2017-2018年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事件超过180起,而早期融资轮次多数来自于“互联网造车”势力。
进入2018年后,投融资热度下降迅速,一方面受到经济增速放缓与资本市场收紧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部分企业经过概念推广阶段的“疯狂”后,战略规划脱离实际,研发与生产能力不足且资金消耗迅速,致使后续资本输入丧失信心。此外,“互联网造车”势力已开始初步整合,以并购事件为例,其2018年前3季度的发生事件数已超过2017年全年水平。
生产要素:新能源汽车成本变化情况
动力电池成本回落,其他成本价格保持稳定
新能源汽车成本的近40%集中在动力电池上,而正极一项又占整个动力电池成本的约30%,因而被广泛用作正极材料的钴材料就具备了关键的成本参考价值。经历了2017年末开始的暴涨后,钴酸锂和整体三元材料的价格已开始回落并保持平稳。
除钢材料、铝合金材料与橡胶类材料外,铜材料凭借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可塑性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以上4类材料的价格也相对平稳,仅钢材价格在三季度略有增长。
企业战略:汽车行业营销传播概况
市场遇冷背景下,汽车行业营销传播力度大幅减弱
受“车市寒冬”影响,2018年汽车行业整体营销传播力度大幅减弱,营销投入成为部分车企经营压力下的削减对象。2018年前3季度,营销传播费用上涨明显,在PC、Mobile与OTT端的广告投放总费用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加15.8%;而营销传播力度则大幅下降,广告投放天次总量较上年同期减少近30%,特别是三季度,广告投放总量仅为上年同期的63.6%。艾瑞认为,在车市疲软和营销传播费用增加造成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车企营销传播投入的回暖速度十分有限。
市场机会:规模化应用与定制化生产
出租车、分时租赁、公共交通等皆为重要业务入口
中国城市市区相对于县、乡(镇)级建制地区拥有更好的道路条件和充电网络覆盖密度,出租车、网约车、公共交通、城市物流等领域已凭借城市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补贴支持率先发力,新能源汽车应用机会明显。特别是中国一线城市与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均计划在2020年前后实现不同程度的新能源出租车渗透率与新能源公共交通渗透率。
分时租赁这一商业模式发展前景广阔,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有裨益,在与新能源汽车结合的条件下,其经济性和环保度也将得到提升。车企还可根据采购方规模的需要,适当引入产品定制化服务以提升溢价。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展望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态势
中国后来居上,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亦有序推进电动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5年内完成了飞跃式的增长,德国、日本与美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未有爆发式增长出现,原因有三:其一,部分车企在混动技术与轻量化材料技术方面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基础雄厚;其二,其他国家暂无类似于中国的大额补贴力度与高效激励手段;其三,各国地理交通条件与用车观念有别。上述原因使得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在满足排放要求与节油的基础上发挥了内燃机汽车应有的竞争力,并能有序地按需推动本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进程。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表现
自主品牌2017年销量折桂,高续航车型市场表现亟待提升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20位的车企中,中国车企占据半壁江山,比亚迪、北汽更是领先全球。然而在中国自主品牌超高市场份额的背后,是大量低续航里程的A00-A0级纯电动乘用车。以知豆D2-2017款为例,该车型销量位列2017年全球第6位,其官方公布的最大续航里程仅为180km。另就上榜的热销车型国别与品牌国别而言,中国在高续航与中高端车型的市场占有上仍与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存在不小差距。
国际动态: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平台
多家汽车巨头已计划在电动汽车平台研发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动力电池企业的专利占有、各地区排放标准的不确定性和世界政局变化带来的贸易摩擦对汽车行业施加了一定外部压力,而高技术纯电动汽车企业的迅速发展、经营成本增加、研发费用上涨以及销量的萎缩则加剧了汽车行业的内部竞争。部分美系车企近期的业务出售与裁员已经反映出汽车行业的微妙变化。
多数国际汽车巨头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暂时无法比肩以纯电动汽车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这一现状首先源于汽车巨头们长久以来将内燃机热效率和排放作为重点的研发领域,且专注于内燃机汽车平台的更新与成本控制;其次是各企业在相关研发上起步较晚,并受制于动力电池的专利技术壁垒。
因此,各大车企开始积极寻求合作,试图通过互通有无的方式降低成本,建立同盟关系以应对市场变化。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开发即是其中战略之一。
国际动态:内燃机汽车地位暂时稳固
短期内燃机汽车继续主导市场,中期将与新能源汽车并行
技术成熟是内燃机汽车的核心优势,应用场景广、保有量大则是内燃机汽车的应用现状。短期内,内燃机汽车仍可保持其市场统治地位。然而,内燃机热效率的提升虽然在持续进步,但上限难以突破;同时,高经济性的内燃机汽车技术研发也面临着严重的边际效益递减。艾瑞认为,未来10-15年内,汽车市场将呈现出新能源汽车与内燃机汽车逐步并驾齐驱的局面,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地位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行业展望:国际竞争的参与
打造更强的产品力是中国车企积极应对全球竞争的关键
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增长极。不同于传统汽车工业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多由中国企业主导,具有鲜明的中国企业背景与技术特点。以比亚迪、北汽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已具备一定的产销规模,以CATL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在快充技术与安全性上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2017年开始,中国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幅显著;在2018年前3季度,该指标已接近上年全年水平。未来短期内,中国新能源车企会更加注重产品力的提升、成本的控制和全球视野的开拓。
行业展望:新能源车企合作
从降本增效出发,通过交叉持股与新平台开发建立合作
雷诺-日产-三菱是典型的汽车企业联盟代表。该联盟成员以交叉持股作为企业间互信的基础,通过共用平台研发加强合作,实现了经营的高度协同,有效降低了各项成本,并确立电动化、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三大研究方向,迅速完成全球化布局。
短期来看,中国仍是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极,在国内外车企聚焦中国的前提下和日趋市场化的竞争中,中国新能源车企也可从联盟的角度着眼,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联合开发共用平台以降低成本,延续中国新能源车企于全球的产销量优势。
行业展望:上下游产业贯通
建立产业链思维,打通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汽车巨头布局电池与充电网络的战略动机即是从串联上下游产业出发。中国新能源车企亦可与上游动力电池供应商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从动力电池的角度开发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平台以寻求成本降低与技术突破。向下业务的扩展则源于汽车产业盈利点的转移:中国新车利润在产业链条中的占比已在7年内降低了17%,后市场服务利润则占比持续扩大。
艾瑞认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视野不应仅限于电池业务与充电网络业务,而应打通一切有盈利前景的上下游利润空间。
行业展望:潜力车型研发
SUV车型发力在即,车企将加速潜力车型研发
过去5年,中国SUV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多数“互联网造车”势力选择SUV作为首款量产车,报告调研结果亦体现了SUV的市场潜力与热度。然而,在中国自主品牌的236个SUV车型中,新能源车型仅有49款;反观轿车在售车型中,新能源车型占比已接近50%。艾瑞认为,中国车企需加速SUV以及其他潜力车型的研发,结合用户需求洞察、行为数据与驾驶数据,利用电动汽车与智能化、网联化的兼容性优势,快速准确地完成符客户需求的车型设计、产品迭代和软件升级 。
行业展望: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持续赋能营销,线上线下场景结合更加紧密
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是保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武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与用户行为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赋予了营销更为精准的价值传递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传统汽车企业早已开始布局线下渠道,它们以4S店、各类体验店、车展甚至快闪活动为场景,引入VR、虚拟座舱等设备,积极与意向购车人群产生互动;新兴车企则在线上平台的搭建方面有一定建树,许多企业建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线上社区或社群。数字化与线上、线下传播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
艾瑞认为,未来车企对数据的解读能力与其销售实现能力之间几乎可以画上等号;结合数字化的传播媒介与线上线下的多元渠道,车企可实现贯穿消费者整个购买决策的营销渗透。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与算法的发展会对车企的数据运用能力产生巨大积极影响,进而可以推动车企营销的数字化广度与深度。
-
李克强以新能源汽车破题详解“新经济”2023-11-30
-
政策大力支持 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产业大爆发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背后被忽视的碳排放2023-11-30
-
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3-11-30
-
公安部:12城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023-11-30
-
规范汽车投资行为 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2023-11-30
-
河南省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政策 补贴不超中央50%2023-11-30
-
河南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局 新版补贴方案鼓励里程更长、能耗更低车型2023-11-30
-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8年第13批)2019-01-05
-
FF重掌中国公司,恒大获南沙工厂;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预增超40%2019-01-05
-
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或降30%,车价会上涨吗?2019-01-05
-
新能源汽车生产191818辆 创单月历史新高2019-01-05
-
浙江2016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国补公示 涉及金额27111.956万元2019-01-01
-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上)2018-12-29
-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企业盘点(下篇)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