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特别公示名单正式公告 为车企敲响警钟
特别公示名单正式公告 为车企敲响警钟 电车资源讯: 电车资源获悉,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特别公示新能源
电车资源讯:
电车资源获悉,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将《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予以公告,第1批名单共有2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列。
工信部加大整治力度为车企敲响警钟
在特别公示名单中包括了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等大车企。这些上了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名单的车企,工信部将暂停受理其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申报工作。
如果想从特别公示名单中撤销,车企必须通过工信部39号令《准入审查要求》的考核。此前9月份,工信部就公示了第1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名单。本次公告比之前的公示名单少了广汽本田、长安铃木、山东丽驰3家车企,这说明它们均已通过核查。对于其余还在特别公示名单中的车企,就需要敲响警钟了。电车资源获悉,《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名单中有200余家具有生产资质的车企,但由于大部分车企在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后生产不出符合标准的产品,所以无法进入目录。虽然特别公示名单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没有直接关联,但也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在不断加强和完善,行业正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获得生产资质并非一劳永逸
按照国家目前的规定,车企要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就必须通过发改委27号令和工信部39号令的考核。但发改委的生产资质审批已于2017年6月起暂停,2017年7月后通过审核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0家企业,均是按照工信部39号令进行审查的。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有些车企生产研发达不到相关要求,一直拿不到生产资质,而有些车企在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后,却生产不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表示过,一些企业操之过急,申请了生产资质但产品研发节奏没有跟上,加上双积分政策2019年才落地,所以一些企业动手比较慢。还有一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投入方面本身就比较少,前期也不太在意这件事,导致产品一年内没有生产。有一些还处于研发期的阶段,申请了资质却没有及时进行有效发展,不排除是在开发产品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些企业要再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话需要重新申请,但是申请的门槛和标准都变高了,要达标才能通过。
此次未在特别公示名单中的企业也并非高枕无忧,在39号令中,明确表示了对于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而对39号令施行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也需要按照新规定进行改造,并在24个月内完成审查,否则将暂停生产。因此,对于部分已经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如果不能拿出一点实际成绩,也将面临淘汰。
标准愈发严苛 车企该如何前行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及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大环境下,车企受到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浪淘沙,烈火真金,车企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大浪淘沙后剩下的金子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本、技术、规模、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审查企业目前的发展路线是否合适,制定出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并落实,走一条适宜自身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不可因为补贴盲目跟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大企业适合做全能型选手,小企业由于技术不够全面,还是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并选一条路线进行专攻。
二,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将安全性摆在首位,不可因为追求补贴标准拔苗助长,急于提升产品表面数据,而忽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之前发生的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让大家对安全性越来越重视,企业也理应如此。此外,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快产品研发速度,缩短研发周期。
汽车产业瞬息万变,统治了行业上百年的传统汽车也未曾料到新能源汽车的横空出世,而身在新能源行业中的车企,则更加要谨慎小心。特别公示名单的出现,给目前所有新能源车企敲响了一个警钟,但真金不怕火练,乌云难遮太阳,只要企业拥有过硬的资本和实力,再大的浪也风雨无阻。
(来源:电车资源 黄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
安全警钟再敲响!2018上半年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盘点2018-06-09
-
动力电池行业“变革钟声”无形敲响 国内隔膜企业如何布局新市场2018-06-04
-
柴油车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限制政策陆续出台!2017-08-24
-
锂电厂爆炸起火事故频频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2016-11-23
-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点评:政策利好驱动产销再超预期,自主品牌受益明显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