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
未来3-5年90%造车新势力成为“先烈”
未来3-5年90%造车新势力成为“先烈”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于重庆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
6月5日-6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于重庆隆重举办。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旨在展现数年间以及未来汽车产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以下是长安汽车总裁 朱华荣在论坛中的演讲实录:
长安汽车总裁 朱华荣
我这里讲的是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更多是从中国品牌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品牌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来面对这种新的形式。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整个汽车行业,我们迎来了百年难得的大变革的好机遇。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当然我认为机遇更多大于挑战。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产业在继房地产、互联网之后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所以你可以看到,资本的嗅觉是最强烈的,从过去的一些风险基金、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造车出现以后,最近出现了一波新的并购重组浪潮。可以看到最近已经有6家企业开始涉足到具体的并购重组,而这些并购重组涉及到的金额我们统计有800多亿,说明资本的市场对于这一个产业高度的重视,我也认为这必将带来汽车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但是同时我也认为,它会对整个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以及长远发展带来众多的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什么事情过渡的投资或者过渡的竞争都会带来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带来一系列后遗症。
我们来看看当前整个汽车有大量的资金融入,但是可以看到现在在这个产业里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有180家,这是从今年4月份1-4月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其中有32%,57家销售为0,96家乘用车企业有20%销售为0,118家国内(中国)乘用车品牌(指品牌)16%销量为0,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数据。同时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集中度越来越高,从2013年乘用车市场占比,TOP10从2013年的66%现在集中到2018年的87%,我简单大概估算10%的企业占据了90%的份额,完全颠倒的,还差2个点,就70%了,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情况。同时我们看到新能源领域,更是令人惊奇,可能平常更多关注到新造车实力进入新能源这个领域,在工信部注册的新能源企业单一企业数已经到了503家,现在有503家企业是可以生产新能源产品的,包括原来本身都是做汽车的,因为申请新的资质,其中有16家拿到了发改委的核准目录,有6家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可以看到资本在涌动,在进入这个汽车产业,但是这个产业本身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未来3-5年车企的管停并转、兼并重组绝对不是新闻,可能每天发现都有这样的报道,所以我认为大部分的品牌会被淘汰,这是一个结论。第二个结论造车新势力经过未来3-5年的淘汰,我认为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事件,而且我认为这是很理想的结局。所以我判断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无论什么资本进来,也挡不住本身这个产业竞争的规律。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兼并重组是非常的频繁。
对于这一些资金的进来,我认为对于汽车产业是机遇,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很多挑战,但是同时我也认为,这些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对于一些投机者、搅局者可能汽车产业会是他们的“滑铁卢”。
当前我们再看到一个情况,汽车产业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去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我们都说得很多了,但是在今天的汽车产业里面,光有机制也是不行的,光有钱烧也是造不了车的,因为今天的汽车产业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另人一个敬畏的产业,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过去我们说它多学科的融合性、管理体系的科学性等等行业特征,今天我认为又有新的四大特征,或者比较新的领域、令我们困惑的领域正在使产业发展新的变化。
有哪几个特征呢?首先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这个“政策”是广义的,放大到全球,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对它本身的影响,我们统称为“政策”,包括国内政策。
二是产业竞争的恶劣性。产业竞争非常恶劣,不是激烈。开始我想用“激烈”,后来我认为是“恶劣”了。
三是当前我们面临技术迭代的复杂性。刚才会长讲到当前所有变化都是技术带来的,包括互联网技术、AI技术、芯片技术等等。
四是消费转换的多样性或者说出现了不可预测性。很多可以预测,现在我发现它在变化或者快速的变化,在考验着我们企业对于这一系列变化的适应性。
首先,政策变化。刚才讲了,国际政治,我们先看这一块。地缘政治和国际经济,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先聚焦中车其他产业或者中国本身介入国际政治经济等等在影响着全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全球的环境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在影响到我们汽车产业。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于伊核领域,伊核协议的态度,它在改变着我们海外的投资。我们中国有不少企业曾经在伊朗有一系列布局,这一变化也突然发现伊朗怎么弄?最近我们碰到几位老总,因为我们在伊朗都有布局,怎么整呢?本来一个很好的前景,现在发现迷盲了,不知道特朗普总统下一步会提出什么新的想法。同样的,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你发现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未来整个汽车格局和世界汽车格局和中国周边相应的汽车,包括零部件汽车格局不确定了,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会影响着中国的政策,中国未来的政策会怎么发生变化,所以这是复杂性,就在于当所有的东西是装在领导人头里面的时候,你就发现预测不准了,所有的数学模型都没有用。同样的,我认为在中国我们也为了适应现在这个大的形式的变化,中国中央政策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在不断的变化。比如说前不久4月10日习主席讲要扩大对外开放,国家发改委立即下调等等改变汽车产业的变化,这些变化短期内可能影响是有限的,但是长远来讲对于整个产业格局影响是深远的。同样的,我们再聚焦到产业政策里面,因为一系列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像新能源、智能化、共享,包括一系列油耗排放法规,这些都在让我们汽车产业圈的人觉得有很多巨大的挑战,从未有过的。
除了这个挑战,还有一些因素,就是什么呢?今天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进步了,开始走到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原来我们跟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通道,我们是跟随,所以你会觉得很简单。就像我们燃油最高是化油器,可以看到技术路线是电喷,然后O1、O2、O3、O4,继续往下发展,今天发现大家在探索很多技术路线,有N多技术有有N多方案,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
第二,竞争的恶劣性。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风险基金或者投机者的搅局,真正产业基金进入我认为是良性的。二是由于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对于汽车这样一个大产业带来的GDP税收的巨大影响,在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地方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它会带来“恶性”甚至未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当然从这个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这些资本的进入,最后在“临死”之前还会有垂死挣扎,也会进一步加深竞争的恶劣性。 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没有,我认为这是必然之路,要让这个产业回归到良性的竞争,就是现在这种恶性竞争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让它回到一个良性的竞争状态。
第三,技术迭代的复杂性。刚才其实我已经讲到了,现在太多新技术的发展让你眼花心乱。因为在长安我们就发现,无论在能源路线方面有N多技术和N多方案,原来1千人的动力研究院现在发现要有4-5千人才够,因为要面临这么多动力模式和方向,都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等等。不展开说,同样在智能化也是一样。
第四,消费转换。个性需求年轻化、共享等等,都会带来我们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变革),刚才杨先生讲到共享出行是汽车企业的朋友还是敌人?真的有很多的问题,现在还在探索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
这是当前我们所看到的问题。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刚才说的“四性”里面,无论是对于新造车势力、新的资本进入,还是原来在这个领域的传统企业,我认为挑战和机遇都是并存的,当然这里面各有优势。老是把传统汽车和新势力造车对立起来,我在3、4年前就说过,两者融合发展,其实今天主题里面更是这样的一个思想,才是共赢的方案。所以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路,长安也是按这样的思路来和一系列新势力造车合作。比如和未来汽车合资,和腾讯汽车合资,为什么?不让你颠覆我,捆绑在一块,融合发展。其实新势力造车,我相信今天有很多朋友,不要老想着颠覆传统,为什么要颠覆他呢?他把基础做得那么好,同样,我认为也是融合发展。
长安的做法我简单聊几句话。正是基于刚才对于这种格局和形势的判断,以及对于竞争型新的认识,我们在去年提出了第三次创业。我们提的创业讲的精神,创新是方法和路径,我们讲“创新创业计划”。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在这个行业里面32年,没有感觉到当前所面临的格局,你需要创新的勇气是远远大于过去任何时候。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简单点一下。
我们要从传统的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有一系列的指标,不点开。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在4月23日发布了长安新的品牌构架,因为原来汽车品牌都在,但是搅在一起,让品牌产生了很多混乱。除了一个高端品牌,这是今天暂时不做任何揭密,长安汽车聚焦到我们现在的乘用车。原来有一个长安商用,现在聚焦到欧尚汽车,打造一个家用汽车的格局。原来长安还有一个轻型车,现在叫做凯程汽车,实施汽车发展。在传统领域里面,从传统产品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当然在智能化有一系列的方案,不展开讲。从传统汽车希望长安向着智能出行科技公司发展。我们新能源领域专门有一个“香格里拉计划”,过去发布过。在下半年会对智能化发布“北斗天枢”计划。
尽管汽车行业竞争这么激烈,但是我们的机遇仍然大于我们的挑战。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当下,百年汽车产业迎来了变革的机遇,我们真诚欢迎众多资本加入,但是我认为投机资本确实可能要引起关注。所以我们希望有情怀、有担当、有战略定力、对汽车产业有敬畏的资本能够加入到这个产业,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高品质生活,为我们汽车产业良好竞争发展与竞争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
千亿补贴退潮在即,新能源汽车产业去向何方?2018-06-06
-
4、5月汽车产业政策盘点:新能源门槛上调2018-06-05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酝酿出炉 新能源生产资质大门或重开2018-06-05
-
这个“十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修,谁会获益?2018-06-02
-
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将于8月31日召开2018-06-01
-
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待市场严苛考验2018-06-01
-
深度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对动力电池行业影响几何?2018-06-01
-
双重引擎助推商业化 氢燃料汽车产业规则将改写2018-06-01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解读2018-06-01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征求意见稿出,代工模式或将“下架”2018-06-01
-
全球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2018-05-29
-
汽车产业投资新规意见稿出台,又有几家能拿到“准生证”?2018-05-28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新政将出!招招见血!2018-05-28
-
解读汽车产业投资新规意见稿:这波造车新势力恐怕要凉一半2018-05-28
-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五大要点解读: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核将重启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