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褒贬相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崛起之路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8-05-16 18:21:01
热度:

褒贬相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崛起之路 改革开放的40年,见证了各种新事物融合交汇的革新历程。从无到有,再到发展

改革开放的40年,见证了各种新事物融合交汇的革新历程。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任何新事物的成绩来之不易,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同样如此。一路走来,掌声和嘘声同行,鲜花和板砖相伴,有鼓励、有拆台、有进步、有弯路。这些年被寄予厚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历经了许多拐点,也获得了过程中的点点闪光。

一分钟了解全文重点:

1、过去,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受政策影响的比重极大,几经探索终于确立了主导技术路线和较为完善的技术评判指标。
2、从产品类型、续航里程、售价、智能化功能、出行风潮等五方面,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短短几年间已实现了明显变化,未来的使用体验和性价比将超过传统燃油车。

从补贴目录看产品进化历程

时间拨回到2007年,当年除了新车之外,汽车能源成为了业内人士和车主谈论最多的话题,一年中几次油价上调让用户和车市感到紧张。当时,混合动力汽车正成为国际主流厂商全力争雄的白热战场,宝马、奔驰、日产、丰田、通用、本田等纷纷推出产品,争取成为行业新技术新标准的制定者,以主宰未来市场竞争。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刚进入萌芽期,国家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多项法规,尤其《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的出台,正式把新能源汽车划为一个独立的类别来规范生产。

在中国市场,政策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新能源产品的发展路径也一直与政策导向密不可分。为了管理新能源汽车产品,国家的推广目录(俗称“补贴目录”)经历了三次洗礼。最早的目录名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从2009年开始发布。早期,“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节能车型,也包含在补贴范围之内。等到2013年出台第二阶段补贴政策之后,也就只有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包含增程式)以及燃料电池车这种归类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才能享受补贴。

老目录的一个特点是,在车型信息里标注“技术阶段”,根据产品的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老目录里的大部分产品都处于发展期。

从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底,老目录一共发布了76批,共3409款车型。尽管数量众多,但其中有大量的“僵尸产品”,早已经退出市场不再销售。因此,国家在制定2016年补贴政策时,提出了新的目录体系,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该目录剔除了节能车型(油电混动),规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作为全新独立的目录发布。与此同时,老目录也于2016年1月1日起废止。

在曾经粗放的补贴政策之下,部分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本身的追求并不多,主要生产刚够满足补贴标准的车型,产品结构以中低端车型为主,市场产销也是小型车居多,续航里程150km左右,甚至也出现了“骗补”等违法现象。

经历了粗放发展和骗补阵痛期后,从2016年起申报的新能源推广目录,基本上保持每年一更新的节奏,因为补贴标准每年都在调整,而且越来越严格。通过后期政策的强力约束和引导,从2016年以后申报推广目录的车型,相比老目录产品在纯电动续驶里程、能耗、质保期限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的五大变化

基于政策法规的调整提升,车企不断探索,以及市场需求孕育发展等三方面综合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经历了几大变化。

1、从微型到全级别,从油改电到正向

在最早期,面对这个全新空白的市场,车企研发的新能源车型都是试水之作,基于各家的预判和技术储备而定。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基于成熟的传统车平台改造新能源的做法,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SUV、MPV等各类车型都有,定位也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性。

2014年开始,市场上的新能源产品有了微型化的趋势。因为车小体重轻,布置电池相对少一些,成本更容易得到控制。此外,共享出行的热潮也促进了这类经济型小车的投放。但还有一主要原因是归于当时粗放的补贴政策,衡量了补贴的可得性以及技术难度后,车企开发小型车最容易得利。近三年中,以北汽EC180、知豆D2、江淮iEV6E、康迪K17A、众泰E200、奇瑞eQ等为代表的微型电动车占据了近一半市场份额。

进入2018年,补贴政策越来越严格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大明显变化是车企推出的微型车少了,SUV车型增多。包括江淮iEV7S、奇瑞瑞虎3xe、江铃E400,还有来自新造车势力的云度π3、威马EX5等。“油改电”的做法也逐渐被取缔,比亚迪、北汽、上汽、奇瑞等车企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续航里程每年约提升50km

续航里程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产品长期要提升的重要指标,最早一批纯电动车的续航仅有100km左右,而且电池衰减比较厉害,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续航明显下滑。到2013年开始真正推向私人市场时,主流产品的续航里程约提升至150km左右,基本能覆盖80%左右的日常出行需求。

补贴政策也在不断鼓励高续航,主流产品的续航区间基本以每年50km的水平增加。到今年,多数纯电动车产品以300km为续航起始线。在今后三年“削低补高”的补贴思路下,将激励更多的车企把续航里程提升到400km以上。

决定续航里程高低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电池能量密度水平,补贴政策也在鼓励高能量密度、高性能电池发展,低水平电池逐步被淘汰。根据对补贴目录车型的性能参数梳理,新能源乘用车方面,2016年低端电池(能量密度低于90Wh/kg)的产品占25%,这些产品2017年已基本退出新车市场。而从2017-2018年首批推荐目录情况来看,低于120Wh/kg的车型数量在急剧减少,能量密度往140Wh/kg以上走。

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两个分叉,一种趋势是继续追求高续航里程,往500、600,甚至700、800km去发展。另外一种趋势是满足够日常使用的续航能力即可,保持良好的价格竞争力。可以参考手机的续航情况,在手机可以更换电池的时候,就有人在呼吁生产续航一个月的手机,但现在手机普遍都是一两天就消耗完了电量,因为手机要越来越轻薄,限定尺寸就限定了手机的续航能力,人们也习惯用充电宝来补电。对纯电动车来说,续航越高,价格也越高。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只要充电方便,出行也不会太受续航里程限制。

3、与传统汽车差价大幅缩小

90年代初,轿车刚开始在国内风行时,一款桑塔纳售价高达10多万,对比当时的物价可说是非常昂贵了。初出茅庐的新能源汽车也非常贵,比同级别燃油车的售价要高出2倍以上。这是因为前期研发成本高,电池采购价格高(占整车约一半成本),在产业链体系还不成熟,生产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化程度时,售价就难以降下来。

要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动力电池降本首当其冲。补贴政策的提前退坡,进一步刺激电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压低利润空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曾指出,电池成组价格到0.6元/瓦时,在性价比上能超过传统内燃机。近几年电池成本下降的速度也很快,五年时间约下降6成,目前三元锂电池成组价格约为1.2~1.4元/瓦时,未来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

在电池价格下降的同时,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整车产品进一步丰富,整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迫使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不断出现,有些新上市的 直接给出了较为优惠的价格,续航300km的车型价格锁定在10万级别,和传统汽车之间的差价进一步缩小。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将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燃油车的水平。考虑到不限购、不限行、免购置税等一些优惠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和传统车已经趋近,而且在日常使用中,油电差价也能节约不小的成本。

4、智能驾驶发展提速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仅仅停留在动力系统变更的阶段是不够的,还需要高度关注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业内公认新能源汽车是智能技术最好的载体。在电动化的基础上,智能汽车也正成为新的风口。今年1月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描绘了中国对智能汽车产业的规划前景: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2025年高级别智能汽车规模化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203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享誉全球,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社会。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着手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制开发工作。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仅传统车企先后加入自动驾驶造车大军,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如景驰科技、小马智行等。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的优势在于用户对于智能技术的接受度很高,而且拥有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大批强力IT企业。

 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宣布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计划,主要的截止时间节点为2020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2025年实现L5级自动驾驶。

5、市场广阔引发新出行趋势

从历年的市场数据看,2013年之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阶段,年度产销量均不足2万辆。从2014年开始产销大幅提升,到2015年连续两年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倍。尤其在2015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在新增汽车销售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一般判断一个新技术能不能大规模推广,在汽车领域的这个验证关口就是占比1%。

借助政策引导,消费者接受度逐步提高,行业信心也得到空前鼓舞。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提升至7万辆以上,2015年产销量大幅攀升至33万辆以上。2016年受国家补贴政策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调整,产销量虽不如此前同比增幅,但总量超50万辆。2017年补贴再一次退坡后开局低迷,但随着推荐目录的稳步发布、双积分等政策刺激,全年产销均接近80万辆,保持同比50%以上的强劲增长。预计2018年全年能实现100万辆的产销规模。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业态,不但改变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模式,还带动了出行模式的改变,不管是物流出行还是人员出行都进入了共享阶段。目前不少车企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新能源出行服务,运营车辆定制化的趋势明显。

编辑点评:

过去的这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新能源汽车产品从“零星几点”到“百花齐放”的飞速发展过程。但中间也存在企业走弯路让行业蒙尘的情况,包括骗补事件发生,粗糙滥制产品引发安全问题、“PPT造车”不了了之等等。在实际购买和使用中,新能源汽车价格高、充电不便利、售后服务不完善等等问题也引来用户的一波吐槽。

压力和质疑有时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整体而言,越来越多的企业是真正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不断向好。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还会发生更大的飞跃,车型、定价有更多选择,而且也会很大程度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就如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新能源产品同样也会不断进化,最终颠覆原来传统用车的体验,促成全新的出行生活方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