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58必威网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发布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时间:2017-03-13 09:34:47
热度: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发布 近日,南充市发布《“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到2020年

      近日,南充市发布《“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到2020年,完成“千亿百家”计划,年生产整车规模达15万台(含专用车),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培育出100家产值3亿元以上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研发实力较强的小巨人型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制造企业。到2020年,完成“1115”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形成1家产值超200亿元、1家产值超50亿元、15家产值超10亿元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达到60%以上。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发布,到2020年年产整车规模达15万台
南充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培育和发展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结合南充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发展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以及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等清洁能源汽车。
      一、产业基础
      南充是川东北经济区中心城市、四川省首批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地级城市,是四川省确定的五大汽车汽配产业基地之一,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确定的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基地。汽车汽配产业是南充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四分之一。“十二五”末,共有规上企业102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32.4亿元、利润23.3亿元、税金4.3亿元。
      (一)整车生产企业各具特色。南充是全国清洁能源商用车的发源地,吉利四川商用车(原东风南充汽车公司)是全国最早实现燃气商用车产业化的生产企业,“南充造”清洁能源汽车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现有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吉利四川)、四川嘉威安远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嘉威安远)、四川中专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中专汽车)、华西南充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华西汽车)4户整车生产企业,整车年产能力5万台,产品涵盖微、轻、中、重各型载货汽车,以及大、中、小各型客车和水泥搅拌车、洒水车、旅居车、LED广告车等各型专用汽车。
      (二)零部件配套基础良好。鑫达控股、中国重汽、日上车轮、江苏旷达、人本轴承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均在南充建有生产基地,可以生产汽车改型塑料、内饰件、轮毂、轴承等产品,燃气发动机、车厢、车身、底盘、车架、车桥等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车用空调、热交换器、覆盖件等零部件全部实现规模化生产,长期为成都、重庆、陕西、湖北等地知名整车企业配套。
      (三)科研人力资源富集。南充现有6所高校、85个科研机构和42家中职学校,每年可提供汽车汽配、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等技术人才5000人。全市汽车汽配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是全省首个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中国重汽南充分公司与重庆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合作,获得发明专利1项,工程液压油缸等3类产品入选四川省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天喜车用空调自主研发的24V低压控制技术,较传统空调节能30%,在国内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达30%。
      (四)园区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现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中心,顺庆、南部、营山、蓬安为主要配套集聚地的发展格局。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占地约6平方公里,新投资70亿元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等项目已落户园区。顺庆工业集中区被评为“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价值’百强产业园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南部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列入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力发展。南充作为全省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支点,正着力打造川东北城市群新能源汽车应用基地。吉利四川研发生产的“远程品牌”纯电动轻卡、纯电动客车等车型上市后供销两旺;新投资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将应用全新的分布式、智能化集成的新能源动力系统和轻量化车身技术,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可达216亿元、纳税15亿元。重汽王牌关键零部件、西南汽车模具等项目开工建设,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天喜车用空调已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产品广泛用于宇通、金龙等大型知名商用车,并销往澳大利亚、中东等海外市场。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 国际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推进阶段。随着传统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形成共识,大力推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并通过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提高节能排放控制标准、实施重大研发工程、推出市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呈现出技术快速提升、成本持续下降、产品不断创新、市场接纳力增强、产销大幅增长的良性态势。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已达54.9万辆,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壮大。
      2.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不断加大,由示范推广城市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扩展为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地方扶持政策跟进配套,陆续出台了资金、车辆上牌和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主导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产业化能力快速提高,整车技术稳步提升,新产品投放速度明显加快;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指标不断提升,成本显著下降;市场销量迅速增加,2009—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排名第一。
      (二)面临的挑战
      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相对较晚,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产业带动效应不强。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效应和整体竞争优势不大。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吉利四川新厂区尚未投产,对本地协作配套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二方面,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尚未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产业链脆弱,断缺环节较多,涉及汽车安全、环保、节能、节材的新技术产品和汽车电子、传感器、液压元件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缺乏。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以装配加工为主,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大多主导产品还处于跟踪、模仿阶段,缺乏标准认证,特别是仍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短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少。 四方面,周边地区竞争激烈。重庆、成都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整体规划和发展较完整的汽车产业园区,构建了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分工体系,吸附效应巨大。绵阳、资阳、达州、遂宁、泸州、德阳等地也在积极发展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对南充汽车汽配产业的发展空间形成挤压。
      三、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密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紧盯前沿、整车带动、沿链配套”的工作思路,按照“一核两区五片”的空间布局(“一核”,即嘉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个核心基地;“两区”,即顺庆、高坪两个中心配套区;“五片”,即西充、南部、营山、蓬安、仪陇五个零部件配套片区),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基地、完善一个链条、构建一个体系、创建一个平台),着力打造“西部新能源车城”“西部汽配城”城市名片,加快把南充建成支撑川渝、引领西部、辐射全国的汽车汽配产业高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加强政府统筹与指导,坚持财税支持、以点带面,壮大产业、促进消费。同时,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坚持整车带动与配套发展相结合。强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营运企业、配套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分工合作,推动相关零部件及基础材料生产向批量化、专业化、标准化、组件化和模块化发展。
      坚持立足当下与谋划未来相结合。抓好中长期产业规划,准确把握发展大趋势,以优先推广普及城市公交、园区物流车为切入点,加快中长途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甲醇燃料汽车(重点是货车、客车)的技术提升,逐步推进和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发展。
      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坚持以自我发展为主,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同时,积极利用全球资源,深层次开展国际技术、产业合作与交流,探索合作新模式,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完成“千亿百家”计划,年生产整车规模达15万台(含专用车),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培育出100家产值3亿元以上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研发实力较强的小巨人型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制造企业。
      ——到2020年,完成“1115”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形成1家产值超200亿元、1家产值超50亿元、15家产值超10亿元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本地采购率达到60%以上。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发布,到2020年年产整车规模达15万台

      南充市汽车汽配产业千亿集群企业组成图
      (四)发展路径
      1. 打造“一个基地”:西部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
      贯彻落实四川省汽车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南充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定位,以新能源商用车作为南充市优先发展的产业,把吉利四川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航母,提前介入、前移服务,加快推进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力争在2017年7月前建成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强势支撑带动南充汽车产业发展。
      依托吉利的技术、品牌和资金优势,瞄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大力招引变速箱、车桥总成制造、发动机缸体、缸盖制造及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电控系统等各型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项目,推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和相关配套项目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聚集,培育更多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同时,大力支持嘉威安远、中专汽车、华西汽车等专用车企业申请新能源公告目录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新能源专用车(含绿化、环卫、邮政快递、旅游景区等)产品。
      汽车整车产业重点项目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和5万台新能源动力总成的制造基地。
      四川中专汽车有限公司:建设“西部国际专用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专用车展览展示中心、专用车相关企业孵化平台、专用车售后服务、专用车零部件生产等。
      四川嘉威安远专用车有限公司:年产3000台专用汽车生产线扩能项目。
      华西南充汽车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客车扩能项目。
      2. 完善“一个链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条。
      坚持整车、关键零部件和零部件企业同步发展,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载体优势,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发展上下游关键零部件配套产业,丰富产业发展内容,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坚持以整车为龙头,通过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推动零部件企业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整合,促进全市重点零部件企业分工专业化、市场细分化、产品高质化、功能模块化、系统集成化。鼓励重点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中小配套企业,全面进入国内外优势整车企业生产配套体系,合力发展大型零部件企业或集团,在3—5年内培育5家以上国内零部件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注重与成都、重庆汽车产业的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找准产业定位,做好协作配套,实现差异化发展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现有客户的配套合作关系,同时大力搜集成渝两地的配套产品需求信息,建全信息发布机制,促使市内更多汽配企业与成渝两地整车企业和汽配企业的合作,引导零部件企业建立起共生共聚、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配件企业,通过吉利四川的带动新能源汽车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电动制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以及电驱动系统、电驱动动力总成等集成化产品发展。
      3. 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体系。
      一是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域。以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为突破口,在市内公交车、出租车、市政和邮政快递等行业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本地造新能源汽车,推动市县两级政府及公共机构逐年加大新能源汽车采购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二是大力开展配套设施网络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积极开展智慧充换电设施网络和智能充电系统建设和服务,力争到2017年,在南充主城区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满足城市公交、物流用车需求;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实现全域覆盖。三是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租赁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可行性,开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探索发展固定场所充电、移动充电、无线充电等多种形式充电服务模式,在推动建立立体化充电网络布局和服务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充电服务业。
      4. 创建“一个平台”: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
      依托吉利南充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为支撑,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现有省级技术中心完善和提升实验设施及条件,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争创国家工程技术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建立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鼓励开展电机、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关键产品和机电耦合、能量回收、轻量化等关键技术及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关键零部件模具的设计开发,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工艺编程计划的应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向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和测绘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环境保护局、国网南充供电公司等为成员的南充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协调集成各方面资源、合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应用单位、金融机构等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建产业发展联盟。整合有关部门、企业家、专家、高科技人才资源,组建南充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向企业提供知识储备、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鼓励改革创新
      全面推动创新改革,打通政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持续增加技改创新投资,力争在产品更新、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建立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同步开发、同步技改、同步配套的联动机制,鼓励整车生产企业积极采购本地汽车零部件。支持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设研发平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等研发单位科研成果转化,对成功转化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重大发明专利给予适当资助。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积极培育汽车产业知名品牌。鼓励和支持市内汽车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地方或国家标准,对列入国家、省级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相应给予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投资补贴等支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专利申请等工作,严厉打击抄袭、盗用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强化项目招引
      围绕产业链布局招商链,充分用好“连接成渝、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以新能源汽车为方向,瞄准国内外大型汽车汽配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联合招商,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和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做好目标分解和责任细化工作,加大对项目落地率的考核力度。制定出台配套优惠政策,对引进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加快形成政策比较优势。加大对南充市发展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特色等的宣传力度,形成“投资四川、首选南充”的品牌形象。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推动落户企业稳步发展。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川陕革命老区和成渝经济区等战略机遇,不断增进企业互联互通,重点配套成渝,大力引进一级、二级配套零部件生产商。鼓励本地企业引导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落户,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鼓励落户企业将总部和销售结算中心布局南充,加快培育更多“有根企业”。
      (四)着力要素保障
      大力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业,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渠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切实解决汽车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支持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汽车汽配产业发展,向符合条件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提供信贷、担保等支持。
      围绕企业需求统筹做好外引、内培、留才等工作,加快形成高、中端人才有序配置和研发人才、技能人才合理分布的人才结构。通过深入实施“嘉陵江英才工程”,大力引进汽车专业高端人才,对引进人才在研发项目支持、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对为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推行“订单式”“定向式”等校企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南充联合办学,兴办汽车分校或独立学院。鼓励企业借“脑”借“智”,定期聘请汽车行业专家指导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优秀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
      始终坚持“优先保障”的发展取向,在项目用地、能源供应等方面全力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优先统筹解决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发展用地。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重心,优先推荐汽车产业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有力保障建设用地指标。积极争取产业园区及重点项目的水电气优惠政策,保障企业生产需求。
      (五)积极推广应用
      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消费,加快培育消费热点,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制定出台南充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和地方财政补助管理办法,对照中央财政补贴标准,地方财政匹配一定的购置补贴,并在未来机动车限号行驶、牌照拍卖、道路优先通行、减免相关行政性收费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给予政策支持。将符合国家标准的新能源汽车纳入全市政府采购目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规定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汽车时,应优先采购“南充造”新能源汽车。加快在全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物流、电力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统筹布局电力管网,加快建设充换电设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等补链产业,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坚实的功能性保障。鼓励在公交场站、加油站、停车场(位)等现有建设用地上建设充换电设施。支持新建小区、停车场预留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停车位。大力发展充电服务业,探索发展固定场所充电、移动充电、无线充电等多样化的充电服务模式,推动建立立体化充电网络布局和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设施建设,对符合统一规划布局并验收合格的充电设施,给予项目单位适当奖励。

Baidu
map